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 >  >> 正文
散文/那只麻雀去哪儿了 天天信息
来源: 齐鲁壹点      时间:2023-07-06 10:36:07

那只麻雀去哪儿了

文/黄永军

图/来自网络


【资料图】

对于麻雀,我始终怀有歉疚之情。

这歉疚如同一粒种子,在温度、湿度都合适的时候就会发芽,就会触破原有的沉默,让心疼的感觉、虚无的惆怅一点点扩大,压迫自己,最终发出低声的叹息:唉,还是伤害了这小精灵。

我与麻雀结缘是在童年,在农村老家。古运河畔的冬天单调寂寥,田野开始冬眠,小河结冰断流,村庄匍匐在似雾非雾的烟霭里。此时,最活跃的就属麻雀了,它们从树上、墙头、屋檐飞到地面,两只细短腿一蹦一跳,不停地寻找食物,忽而向东,忽而向西,旋转着,跃动着。它们小肚子圆圆的,鼓鼓的,跳动起来显得笨拙可爱,像一个个滑稽的舞蹈演员。我在玩无可玩,感觉无聊时,或坐在门槛,或靠在柴垛上,看麻雀们精彩地表演。有时,我也会学习别的小孩,找一个大的竹筛子,也可能是一个旧脸盆,用树枝撑起来,地面撒一些谷粒,在树枝上栓一根长绳,手里攥着绳子一端,远远躲在一个角落里。一会儿,麻雀们果然来了,蹦蹦跳跳进了我的埋伏圈。我心跳得厉害,感觉很兴奋又很害怕,使劲一拉绳子,它们却高高地飞到屋檐上去了。

如此实验多次都没有成功。我想可能是我技不如人,但我更多地想到麻雀饲养实属不易。邻居家的小伙伴捉住一只麻雀,使我能近距离认识它,观赏它。它圆圆的肚子频繁地收缩鼓动,略长的两翼向后紧抿,翘成一个短尾,细小的腿似乎在颤抖,爪尖利而长,因为惊恐,小眼睛瞪得又圆又鼓。它被关在一个笼子里,对眼前的谷粒视而不见。伙伴说,刚捉来的时候,它在笼子里又飞又撞,气得厉害,现在累了,你明天再来吧。我只好怏怏而回,第二天一大早就去探望它,刚进院门就看见邻居小伙伴垂头丧气,笼子里的麻雀一动不动,头耷拉着,眼睛闭得紧紧的,羽毛的颜色似乎暗淡了。原来就听人说麻雀气性大,养不活,这次应验了。

之后,因为上学、埋头读书,麻雀似乎淡出了我的视线。再后来,工作生活开始正常,这小的精灵又时常入眼入心,亦友亦伴。在我伏案长久感觉劳累时,听到它唧唧喳喳的叫声,看到它欢快的在枝头间跳跃。有时,它还会站在窗外,用黑亮的眼珠打量我,问候我。有的时候,它还奔走在楼顶的边沿,做出一些危险动作,吸引我,挑动我本就紧张的神经,目光跟随它细碎的动作游离。有一天,我办公室的窗子开了一小半。一只麻雀莽撞地飞进屋来,可能因为紧张恐惧,它不断地飞啊,撞啊。我使劲开大窗户,希望它自己飞出去,但它仍然飞来撞去,找不到出口。几分钟过去了,它忽然撞在窗玻璃上,直跌落在窗台上,小身体侧仰着,两条腿有些抽搐,此时我感觉它的腿如此柔软弱小,我的心随它的抽搐而跳动。我找来一张纸板,把它托起来,轻轻地放在窗外的草地上。我希望,它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疗伤自愈,再次振翅高飞。

后来的几天,我开会,出差,没时间去探望它。当我想到它、寻找它的时候,那个地方什么也没有,秋草黄黄的,软软的,一片沉寂。忽然听到头上悉悉索索的声响,一只麻雀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上去了。它紧紧地扣住细弱的树枝,瞪着黑亮的眼珠打量我,好久不离去。

那是它吗,亦或是它的精灵。

心中久久难以平复, 以此为记。

壹点号 水之长也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