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豫让论方孝孺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
【资料图】
2、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
3、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炫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4、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
5、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
6、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日:“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
7、”谓非忠可乎?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
8、即此而论,让有馀憾矣。
9、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
10、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
11、虽不用其言以至灭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
12、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士也。
13、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
14、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
15、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
16、”谆切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
17、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
18、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
19、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
20、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
21、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
22、何足道哉,何足道哉!虽然,以国士而论,豫让固不足以当矣;彼朝为仇敌,暮为君臣,覥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
23、噫!【注】豫让,眷秋战国时晋国人,为晋卿智伯家臣。
24、晋出公二十二(前435)年,赵、韩、魏共灭智氏。
25、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
26、未遂,被捕,后伏剑自杀。
27、覥tiǎn然:羞愧貌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垂光百世,照耀简策 史册B.眩世炫俗 眼花C.声名烈烈 显赫D.伯虽顽冥不灵 愚昧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斯为美也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段规之事韩康 奈何取之尽锱铢C.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 胜败乃兵家常事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B.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C.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D.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对豫让的评论,说明了真正的忠诚烈士应该具有政治预见性,敢于犯言直谏,防患于未然。
28、而不能在祸患发生之后,凭血气之勇,沽名钓誉。
29、B.作者虽然责备豫让不能事先进谏,尽臣子之道,不足以称为国士,但在篇末还是对豫让赞赏有加,认为他远远强于那些朝为仇敌暮为君臣的厚脸皮者。
30、C.段规、任章、郄疵三人,没听说谁对他们待以国士,但他们都尽到了国土的忠心和责任。
31、包括郄疵的进谏和忠告,其主君智伯固然没听,但就郄疵而言,大可问心无愧的。
32、D.文章以“国士”作为全文立骨字眼,采用对比的手法对豫让进行了冷静深入的剖析,说理透辟,评论有分寸,抑扬得体。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